[新聞]該請病假還是抱病上班? 3個面向幫忙做決定

2019091817:45

還是國中生時,一碰到不想參加的活動或自己心情不好,總會想盡方法買通老媽請病假,讓自己躺在客廳的沙發暗爽逃開上學的壓力,然後第二天生龍活虎地出現在教室。

現在自己當了個成熟上班族,失去了買通老媽為自己請假的特權,即使碰到自己身體狀況不佳、或心情糟到提不起一點精神上班的時候,還是不免在心裡上演一場「今天上不上班」的小劇場,最後臣服於工作責任感,不怎麼生龍活虎地出現在辦公室。

國中時候請了病假待在家裡的我被登記為缺席(absenteeism);而現在,即使身體不舒服或出現情緒困擾,本來可以請假卻還是決定上班的我,會被歸類為「假性出席」(presenteeism)。說穿了,假性出席就是「抱病上班」。

拚了老命的責任感 恐導致情緒耗損

假性出席曾被認定是傑出的出勤表現,在那樣的時代觀念裡面,只要員工出席上班都算是好事,至於身體或心理狀態是否出狀況並不是那麼重要。隨著時代演進,在心理健康以及職業安全受到重視的現在,假性出席開始不被鼓勵,大家開始看重這樣行為背後的負面影響。

假性出席最直接的負面影響,是員工因為無法得到及時治療或休息而導致病情加重,然後牽連出日後更多的請假缺勤。另一個負面影響則是會引發不能有效應對工作壓力而產生所謂情緒耗竭、情感隔離、成就感低落等工作倦怠。長期而言,這都不是員工、員工家屬、主管、同事、公司所樂見的。

我們早已習慣了「盡忠職守」、「敬業樂群」、「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責任觀念,也被培養了堅毅、刻苦耐勞、敬業的自律修養,這些觀念和修養讓我們不惜代價勤奮工作,有的人總是等到主管離開辦公室才敢收拾好東西下班;而有的人堅持工作到最後,然後還為了成為最後一個關燈的人沾沾自喜。(推薦閱讀:你的「責任感」是不是超重了?3種人格特質注意

選擇假性出席的人,會覺得缺席是不負責任的,不僅加重其他同事的工作負荷,還會增加主管管理層面的困擾,甚至威脅到自己苦心在團隊中經營的人際和諧。對他們而言,自己是要對部門的績效、公司的發展、和自己的聲譽負起責任的。不過,區區一次病假真的會產生這麼多災多難的影響嗎?

假性出席 不安全感在作祟

不安全感讓我們忽略了「生病在家休息」的避險模式,然後啟動了「再不舒服也要上班的」的風險模式。當工作負荷越重、工作的要求和替代性越高、經濟仰賴薪資的程度越大,擔心失去工作、升遷、經濟來源的不安全感越嚴重,我們就越容易做出假性出席的決定。

在另一方面,薪資動機也推動了假性出席的行為。「病假半薪」的制度容易讓想請假的人裹足不前;嚴格或懲罰性的考績制度也容易讓人打消請病假的念頭或是降低請假的意願。對於每月底或月初帳戶餘額低於3位數的人而言,半天的薪水可是好幾天的生活費,而考績評比少了幾分或是降了1級,則表示苦等一年的年終獎金可能會少了1個零。仔細想想,這還真有點茲事體大。

逃避家庭衝突 工作竟成避風港

真的有人寧願上班也不願意待在家好好休息嗎?國外一個討論家庭、工作衝突如何影響假性出席的研究發現,辦公室反而是躲避家庭衝突的避風港。也就是說,越不滿意家庭生活或是越厭煩某個或某幾個家庭成員的人,越可能忽略自己的身心警訊而提著公事包上班。

同樣的研究也發現,相較於男性,女性比較少做出假性出席的決定。這不是說女性比男性更不在意升遷、薪資、年終紅利、職涯發展等,而是表示女性在工作和家庭所扮演的雙重社會角色促成了請假的動機。對女性而言,工作、家庭的價值與成本是需要併行考量的。(推薦閱讀:陶晶瑩:有了孩子,沒得金鐘獎也無所謂

好吧,現在已經沒有老媽出面幫忙請假,那到底是要請假呢?還是抱病上班呢?這個因人而異的問題似乎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在決定請假或上班前,或許我們可以試試:

1. 考慮一下機會成本。所謂機會成本就是做出一個選擇卻因此放棄另一個選擇所付出的代價。假性出席確實會贏得外在和內在的掌聲,也符合經濟效益,似乎是個不錯的選項,但它也讓我們輕忽身心傳達出來的警訊,甚至為此付出代價。我們似乎需要先做個成本分析,再做出決定吧。

2. 累積3次就讓自己請一次假。想到卻做不到似乎是人之常情,畢竟社會規則就是凡事要多方考量。既然沒辦法每一次都讓自己享有請假的特權,那麼就在心裡告訴自己:起碼3次就請1次假吧。當然,一年就有3次這樣的機會,你似乎不請假也不行。

3. 趁自己還是小職員的時候,就接納自己需要因病請假的事實。等到哪天你成為帶領團隊的主管,你的團隊就不會糾結今天該不該上班。這樣一來,你的團隊可以讓該上班的上班、該請假的請假、該代班的代班,為自己做出決定。

(本文作者為旭立文教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徐立德、諮商心理師趙慈慧)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網址: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322

心得:假性出席被認定為傑出的出勤表現,但是拖著生病的身體硬撐著工作真的好嗎?不安全感、逃避家庭衝突等讓某些人寧願出門上班,也不願意待在家裡休息,下次生病時,不妨思考一下機會的成本、累積3次讓自己請一次架、趁著自己職位比較小,接納自己需要因病請假的事實,讓自己再該休息的時候好好休息,好好重視自己的健康!